当前位置:知识百科 > 正文

送贾讷倅眉翻译_送贾讷_眉 全文拼音

更新时间:2024-10-17 09:01 阅读量:31860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唐代-杜荀鹤<<送人游吴>> 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送别 , 写景 , 地名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肢禅

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评析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像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行隐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水港小桥多"则是诗人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对于国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线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生活是流动的。生活中所有的美丽都是从流动中彰显出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很喜欢"夜市"和"春船"的组合,在另一首<<送友游吴越>>里,"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便和这句异曲同工。像这样繁荣、热闹的诗句,读来是非常喜人的。在中国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仔细吟诵诗句,仿佛真的可以看见操著苏州话的人们正趁著夜市的灯火谈论生计。那些远方微明的灯火,一晃一晃,仿佛黑夜中闪烁温暖的星星。水乡所有的生活,就像没有受到任何打搅的世外桃源,在微醺的醉意里,融化了。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此联是诗人所构想的别全诗于后情景。此处才道出了送别之意,足见诗人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历带尘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杜荀鹤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五代-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宋词三百首 , 送别 , 写景 , 惜别思念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小编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宋代-苏轼<<送贾讷倅眉>>送贾讷倅眉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小编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送别思乡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唐代-齐己<<送人游塞>>送人游塞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边塞送别

送贾讷倅眉原文: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小编在,小轩临水为君开。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氏兄哀。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送贾讷倅眉注释

1贾讷——时出任眉州通判。倅眉——任眉州副知州。宋制,通判皆为副知州。倅,副职。2老翁山——在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苏轼父母和其妻王弗的冲戚坟墓皆在此山。其下有老翁井。玉渊回——清澈的泉流环绕。玉渊,指「老翁井」泉。3小轩——有窗的小屋。开——设置。一本作「蓬莱亲手为君开」。4龙蛇——形容枝干盘曲。风雨——想像中的松涛。两句都是写松。5周代召伯下乡,憩息过一棠树下,以后这棵树便歼判袭被当地人民加意的保存、爱护,因为他们永远纪念着他们的召伯。<<诗经>>中有<<甘棠>>篇:「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作者引用这个故事,说青松当和甘棠一样受到人民的保护。因为预想到贾讷要去那里,所以这样称誉他。 6苏洵<<老翁井铭>>:「往岁十年,山空月明,常有老人苍颜白发,偃息于泉上。」苏轼自注:「先君葬于蟆颐山之东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贾讷许诺前往看顾,故有此语。

送贾讷倅眉简析

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苏轼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调回京师。一年之间,三迁要职,当上翰林学士。贾讷这时将到作者故乡眉州作官,作者故作诗相送。

这首诗,是作者委托贾讷看顾父母坟园和问候家乡父老,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诗词作品: 送贾讷倅眉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送别】、【思乡】